小黑科技博客已完成备案申请并于2020年11月16日正式上线!本站将为大家提供科技信息,技术交流,民生信息,公司信息,娱乐信息,文化信息等的存档与展示。欢迎大家前来赏阅。

谈迁 (1593—1657),原名以训,字观若,明亡后改名迁,改字孺木,海宁人

文化目录 xiaohei 259℃

谈迁 (1593—1657),原名以训,字观若,明亡后改名迁,改字孺木,海宁人。谈迁自幼刻苦好学,为明诸生,终生未仕。家道清贫,靠充当幕友、办些文墨事务、代写应酬文章来维持生活。南明弘光元年(1645)为阁臣高弘图的幕僚,出谋策划,力图恢复,很受高弘图、张慎言等人赏识,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,谈迁托辞不就。谈迁性喜博综,致力于子史百家之言,谙于历代掌故,尤注重于明朝的典故。因觉明朝实录中有几朝实录内容失实,而诸家所撰有关明代的史书又多有讹陋肤冗之病,乃立志编写出一部真录可信的明史。天启元年(1621),以《明实录》为本,参阅诸家史书,辨正是非,著成《国榷》。天启六年完成初稿。以后陆续修订补充,自云:“且六易稿,汇至百卷。”清顺治二年(1645),不忍国亡史泯,又访求邸报,续补崇祯、弘光两朝史事。两年后书稿被窃,五十多岁的谈迁发愤重写。经过四年的努力,终于如愿以偿。顺治十年,携书稿北上,在京两年半,走访降臣、皇室、宦官和公侯门客,探访了许多历史遗迹,搜集明朝遗闻,加以补充、订正。书成后,署名“江左遗民”,并改原名“以训”为“迁”,以寄托亡国之痛。另曾拟写纪传体明史。顺治十三年夏南返海宁盐官。次年夏应故人的邀请,游历山西,十一月病死于平阳。著作有《枣林杂俎》、《枣林外索》、《枣林集》、《枣林诗集》、《北游录》、《西游录》、《海昌外志》、《史论》等。

转载请注明:个人文章分享 » 谈迁 (1593—1657),原名以训,字观若,明亡后改名迁,改字孺木,海宁人

喜欢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