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炳垣 (?—1855),原名潮,字鱼门,号晓仓,桐乡人。嘉庆十五年(1810)举人。道光六年(1826)任命为娄县(今松江)知县。任内倡修苏松水利,因七宝一带地瘠民贫,便捐自己俸禄雇工修筑水利工程。离任将去时,百姓争相端酒果送行。时林则徐任江苏巡抚,每有大政常引他共议。历官上海、南汇、元和等县知县及太仓州知州,都以廉洁、惠政著称。1840年任崇明知县,正值鸦片战争爆发。八月,英国侵略者侵犯崇明东南长安沙,沈炳垣率军队渡海痛击侵略者,长安沙一战获胜。次年,以政绩卓著而提升为苏州督粮同知,随两江总督牛公鉴至沪,综理防务。不久,松江、上海、宝山相继失陷。当英国侵略者撤退上海时,沈炳垣奉命维持上海社会秩序。1843年,转任松江府海防同知,驻上海。《南京条约》签订后,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,他受命管理船政及有关外交事务。1848年秋,因母病告假归里,不再出仕,后客授上海敬业书院。1853年九月,小刀会起义军控制了上海城,沈炳垣力主镇压。清军军费缺乏,他便出面筹集资金。1855年,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了小刀会起义后,他归还故里,不久去世。沈炳垣政事之余,笃学工书,尤擅长于汉隶。著作有《□砚上房诗草》八卷,《祥止室诗钞》十四卷。
转载请注明:个人文章分享 » 沈炳垣 (?—1855),原名潮,字鱼门,号晓仓,桐乡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