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应鳞 (1793—1852),字亚伯,钱塘(今杭州)人。道光六年(1826)进士,授刑部主事,先后随同其他大臣赴四川、湖北、山西等地审判案件。历员外郎、江西道监察御史、给事中、福建副考官、鸿胪寺卿、直隶按察使、大理寺少卿等职。1843年因母亲年老退职还乡,不再出仕。十多年官场生涯中,以敢于直谏,不避权贵而闻名朝野,尤其疏劾亲贵琦善、吴邦庆,被时人所称道,名望很高。他和当时进步思想家龚自珍等人相往来,共议时局。其奏疏常尖锐地揭露当时社会的腐朽、衰败。在1833年的上疏中,较详尽地揭露了清末三大弊端之一的漕运问题。在《水师操演废弛请饬查究析》中指出:清军武备废弛,需用之时,不惟急切难恃,即有忠勇大臣,也至束手无策;水师之弊坏,未有似今日之甚;将吏们以搜查讹诈诈资,以包庇为肥身之计,克扣兵饷,作践农民,甚至吸食鸦片,怠卧家中。为振衰除弊,他建议采取破除积习,遇便即操,严密查访,有犯必戮等措施,以达到靖海疆而昭果毅之目的。1842年,上疏揭露在鸦片战争中唯以爵禄为重,战阵之中闻风溃逃,谎报战绩,欺骗朝廷的海疆诸臣,提出“无人当求,无兵当练,无饷械也当计度”,“作三军之气,定边疆之危”;并先后奏入《预计度支图》、《火器图》、《筹海战方略》等。1852年去世。著作有《豸华堂奏议》,《豸华堂文钞》,《金氏世德记》等。
转载请注明:个人文章分享 » 金应鳞 (1793—1852),字亚伯,钱塘(今杭州)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