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诜 (1011—1070),字介夫,余杭人,以进士起家,初任北京(河北大名)判官。庆历七年(1047),王则领导贝州军民起义时,陆诜奉命率宋兵前去镇压,以此官升集贤校理,通判秦州。后又被派遣到广西边境整顿地方治安,曾先后招抚左、右江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四十五部,并整饬地方吏治,增强武备,使经常在边境搔挠的南交(今属越南)人不敢轻举妄动,北宋南部边界得以安宁。后改知延州,时值李谅祚出兵侵犯庆州,陆诜即刻予以警告,并扣留李部使者做人质,迫使李谅祚退出庆州。在对外政策上,陆诜一直主张议和,以苟求一时之安宁。特别是在辽军大兵压境的危机时刻,他仍反对“劳师屯戍”,怕激怒敌国,使和议破裂。他对王安石的变法新政,也持反对态度。1070年病死于成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