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海观 (1897—1976),字晓晚,诸暨人。出身农民家庭,二十一岁考入南京高等师范教育科,后因经济困难辍学,四年后再次入东南大学(时高师已并入东大)。1925年夏毕业后,先后执教于河南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苏等省中等学校及四川大学。后在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。不久因病回乡。1932年病愈后,经郑晓沧介绍,任湘湖乡村师范学校校长,在任期间学习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师范的办学精神,提倡“做学教”三位一体的工学制,注意工学合一,理论联系实际,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合农村需要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金率湘师师生搬迁浙南松阳之古市、庆元之新窑、景宁之道化,在物质条件极端艰难的情况下,坚持办学,与师生同甘共苦。解放战争时期,湘师曾有大批学生参加中共领导的金萧支队。解放后,继续任湘师校长,直到1957年初调任浙江省民主促进会筹委会秘书长为止。先后曾当选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省政协常委、全国教育工会委员、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候补委员等。1976年8月因病逝世。
转载请注明:个人文章分享 » 金海观 (1897—1976),字晓晚,诸暨人